逆反心理就是指,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,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。 具体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,且有多种表现。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、不信任的反向思考;对先进人物、榜样无端怀疑,甚至根本否定;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,大喝其彩;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、抵制、蔑视对抗等等。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“不受教”、“不听话”,常与教育者“顶牛”、“对着干”。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,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“高明”、“非凡”的行为。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: 主观上,是青少年正处于“过渡期”,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,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。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“小孩”,要求以成人自居。为了表现自己的“非凡”,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。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,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、方法来确立“自我”与外界对立的情感。 客观方面,教育者的可信任度、教育手段、方法、地点的不适当,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。 我们自己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1、要相互理解。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长辈的行为,大多数时候长辈的啰嗦和批评都是善意的,都是出于对你的关心。老师、父母也是凡人,也会认识、犯错误、误解人,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,可以减少因为逆反心理产生的冲动。 2、要学会合理的沟通方法。俗话说“有理走遍天下”是金子总会发光,不能得理不让人,过分逞强,盲目对抗,这只能使事情变的越来越难处理。合理的沟通方式是有助于带来交往的双赢。 3、克服偏见的不良影响。先入为主的印象一旦产生,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暗示和影响。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性有无名火气,就要冷静下来想想看,是否偏见在作怪,不要无端变成偏见的牺牲品。 4、要学会宽容和适应。在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中,选择后者往往更容易完成。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,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,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。 |